您好,欢迎来到安顺长安网!
要闻精选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要闻精选 > 正文

市委政法工作会议特别报道 | 凝心聚力筑平安 砥砺前行促发展


图片

2024年,全市共有县级综治中心8个、乡级95个、村级1179个,共调处矛盾纠纷21946件、化解21214件、化解率96.67%;

全市法院执结案件20513件,执行到位金额62.18亿元,用“真金白银”兑现胜诉当事人权益,某农投公司与某合作社纠纷案,入选最高法院涉农民事典型案例;

检察机关深挖数字检察潜能,自主研发监督模型24个,5个模型被最高检在全国推广;

全市刑事案件、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9.52%、30.41%、5.34%;

完成90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91个基层派出所配备法律顾问,成立贵州航空产业城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完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

这一组组数据,见证着安顺政法系统的努力与担当,2024年以来,全市政法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紧盯上级部署抓工作、紧盯问题整改促成效、紧盯基层基础强双基、紧盯工作落实出亮点”的思路,在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任务中闻令而动、锐意进取,牢牢守住了不发生严重危害国家政治安全案事件、暴力恐怖案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负面舆情、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的底线。实实在在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也为平安安顺、法治安顺增添了更加亮丽的底色。


政法委:多维发力,夯实社会稳定基石


突出政治建设。过去一年来,市委政法委紧握政法机关政治属性,落实“三个一”机制,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搭建“安顺政法学习进行时”平台,组织37740人次培训;推进“讲政治强业务铸忠诚”工作,开展70余场案例剖析,平坝区两名干警案例获全省表扬展示;宣扬政法英模,109个集体、456名同志受表彰。

打牢平安之基。市委政法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盯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加强监测预警,开展社会治安整治、矛盾风险化解、“护苗行动”等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安顺刑事案件数、电诈案件数、命案发案数和死亡人数均为全省最少,电诈预后被骗“零发生”,西秀区退出全国负向排名前20,反诈资金预警劝阻工作先后被国务院和省“131”机制办通报表扬。

夯实基层基础。去年以来,安顺树立大抓基层导向,推进“多网合一”,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实现乡镇(街道)“一办一中心”全覆盖。划分5576个网格,成立5001个网格党小组,践行“枫桥经验”,培育“枫桥式工作法”,推进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工作,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平台“化解超市”1282个,全力提升矛盾化解法治化水平。

护航经济发展。市委政法委创新“政法委+”模式,服务“两城三基地”。牵头建立政法机关服务保障航空产业联席会议制度和护航一流旅游城市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推动航空产业涉法问题化解、推进平安旅游城市建设。牵头建立健全“1+2+4”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全市政法机关挂点联系民营企业165个,重大项目23个;开展执法司法检查。各政法机关协同,为企业发展助力。

创新智能化建设。2024年市委政法委从“三个数字”“四大监督”发力,建立42个监督模型,5个获省委政法委肯定。自行研发3个监督模型,在全省政法大数据建模“大比武”中均获奖。“创新搭建公益诉讼监督模型推动水资源数字化治理”改革项目荣获贵州省“改革先锋队”称号,单轨制网上办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工作做法被中央政法委《长安》期刊刊载。


法院:执行改革 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太感谢法院了,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执行款!”前不久,在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事务中心,市民李大爷激动地说。李大爷的案子,快速得到了执行,这背后是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一系列真抓实干的创新举措。

执行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司法权威,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安顺中院紧盯“监督管理不到位”“案多人少”两大制约执行工作的症结,以“人”“案”为核心,深化改革,力求破局。

在执行管理体制改革中,安顺中院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强化“三统一”执行管理,优化人员配置,让执行人员各展其长。同时,全面推行事务集约、繁简分流的执行权运行机制。将执行案件分类,做到“简案快执”和“繁案精办”,提升执行工作质效和规范执行行为,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执行模式,构建全市法院“大执行”模式。

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安顺中院成立了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中院班子成员及各基层法院“一把手”为副组长,各基层法院执行局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院执行局,统筹协调日常工作。2022年1月5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市法院执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了打造“大执行”的指导思想,围绕“人”“案”的改革方向,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为改革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此后,又陆续出台20余项机制制度,涵盖执行事务中心设立、执行指挥中心与执行事务中心衔接、执行案件财产处置等方面,为改革筑牢制度根基。

执行工作事关民生福祉、事关司法权威,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安顺中院紧盯“监督管理不到位”“案多人少”两大制约执行工作的症结,以“人”“案”为核心,深化改革,力求破局。

在执行管理体制改革中,安顺中院依托执行指挥中心,强化“三统一”执行管理,优化人员配置,让执行人员各展其长。同时,全面推行事务集约、繁简分流的执行权运行机制。将执行案件分类,做到“简案快执”和“繁案精办”,提升执行工作质效和规范执行行为,打破“一人包案到底”的传统执行模式,构建全市法院“大执行”模式。

为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安顺中院成立了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中院班子成员及各基层法院“一把手”为副组长,各基层法院执行局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院执行局,统筹协调日常工作。2022年1月5日,《安顺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全市法院执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正式印发,明确了打造“大执行”的指导思想,围绕“人”“案”的改革方向,以及改革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等,为改革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此后,又陆续出台20余项机制制度,涵盖执行事务中心设立、执行指挥中心与执行事务中心衔接、执行案件财产处置等方面,为改革筑牢制度根基。

民族文化是安顺的灵魂,检察机关以专项监督行动守护文化瑰宝。围绕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理5件公益诉讼案件。西秀区检察院针对农业文化遗产区破坏行为,采用磋商、检察建议、行政公益诉讼递进监督,成功助力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该案获评最高检精品案例。平坝区检察院针对屯堡古建筑隐患,制发检察建议推动筹集110余万元更换消防设施,并建立联动机制,为文化遗产筑牢安全防线。

在特色产业赛道,为助力“医药及旅游食品基地”建设,检察机关开展特优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监督,办理14件公益诉讼案件。镇宁县检察院推动出台“镇宁蜂糖李”十条保护措施,指导检测89批次,开具13852张附追溯码合格证。普定县检察院推动主管部门更换设备,检测68批次,开具151份合格证。市检察院联合多方座谈,获企业代表与政协委员点赞,镇宁县检察院办理的农产品案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


公安:深耕“八大警务” 筑牢平安防线


“现在处理个简单交通事故真的太‘简单’了,拍视频上传12123,清楚明白不扯皮。”2024年6月“交管12123”App“事故视频快处”功能启用后,安顺的车辆驾驶人员纷纷点赞。这也正是安顺公安2024年深化改革警务,借力智慧警务,强化服务警务和民生警务,不断提升警务效能的生动缩影。

2024年,安顺公安把“八大警务”作为推动公安工作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坚定不移走改革强警之路,全力催生新质战斗力,推动公安事业现代化向“新”发展。

围绕催生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安顺公安通过“四中心”一体化牵引、“两系统”一体化赋能、“一终端”一体化执行,推动公安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以情报指挥、基础管控、侦查、执法办案管理“四中心”作为战斗引擎,打通层级间、部门间、警种间的高效链路,“打防管控”贯通一体推进。以“贵警110”、贵州公安治安综合业务信息系统“两系统”作为赋能基层、赋能实战最重要的支撑,安顺公安在公安交管领域创新推出“交管12123”App“事故视频快处”功能,启用至今已快速处理事故11187起,大大提升了事故处理效率,真正让智慧警务发挥出最大效能。2024年5月底,2203台民警移动终端配备到派出所、特巡警、交管等实战部门,实现“一民警一终端”。一线民警随时随地都能获取警务数据、使用应用服务,智慧警务真正落地到每一个岗位,打通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街面警务站建设是安顺公安警务前移守护群众安全的又一重要举措。2024年12月15日,列入安顺市“十件民生实事”的15个街面警务站全部建成投入运行,从主城区到各个县区,具备全时见警、全时管事、全时接诉、全时调处、全时服务、全时响应“六全”功能的街面警务站星罗棋布,成为群众在身边见警察见警灯的“安心站”,安全感不断提升。


司法行政:法治领航,绘就法治政府建设新画卷


3次重要批示,指引法治方向;6场关键会议,擘画建设蓝图;254人通过法考,充实法治力量;督察覆盖8县区、28家市直单位,夯实法治根基……2024年,安顺市紧扣《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文件要求,在法治政府建设赛道上一路疾驰,荣获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彰显安顺司法行政担当。

在政治引领的赛道上,安顺市全力奔跑。印发《安顺市政府系统2024年依法行政深化年行动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多次批示并主持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同时,鼓励公职人员参加法考,掀起学法热潮;建立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机制,对县区和市直单位开展实地督察,压实法治建设责任。

依法决策是政府高效治理的关键。科学编制安顺市2024年度立法计划,对旅游市场秩序管理、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防治等领域展开调研,并成功出台《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编制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为领导配备法律顾问,严格审查重大决策和合同合法性。深化“双筛查双审核”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和防止违法文件出台,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依法行政是政府履职的基本准则。安顺市高质量办结195件人大代表建议和247件政协委员提案,100%受理并办结39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工作稳步推进,新收案件同比大增93.13%,行政机关败诉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行政执法领域集中整治排查并整改113个突出问题,移交18个问题线索,处理或移交74人,办成51件民生实事。

需求导向是营造法治环境的出发点。安顺市推出《安晓法来了》等特色普法产品,培育669户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和10338名“法律明白人”,28家单位及个人获国家级、省级“八五”普法中期表彰。完成90个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为91个基层派出所配备法律顾问,完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出台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细则,12345热线运行质量全省第一、全国第24位,获评全国“为民惠企服务卓越典范”称号,切实解决群众难题。


2024年,安顺政法机关在平安建设中成绩斐然。展望未来,安顺政法机关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中心任务,锚定时代方位,把握形势任务,主动担当作为,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保障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安顺新篇章贡献政法力量。